“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一带一路”连接海外华侨华人 ——访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泰国商业部前高官谢捷魁等
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本优势及成熟的商业网络,熟悉住在国的历史、民俗、语言、文化、社会和法律,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而丝绸之路建设将为中国及相关国家,包括华侨华人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华侨华人将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03-18-2015
蔡鹏鸿:“一带一路”是欧亚非的共同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
03-17-2015
蔡鹏鸿:为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平台:前景与挑战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时提议,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着力于经济外交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周边外交特别是中国对东盟外交锐意进取、积极主动的重大标志。
03-17-2015
蔡鹏鸿:启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和平之海
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或许还有更多的项目昭示天下,要与亚欧非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许多国家大多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
03-17-2015
艾 平:“一带一路”新外交
“一带一路”倡议是典型的新外交,在国内外引发不同凡响。“一带一路”是关于“共同建设”的重要倡议,是全球化深入发展条件下,发挥中国优势的重要倡议。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公共外交的重要机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是增强合作意识、加强调研意识,不断提升“知己知彼”的水平,针对各方需要和可能,扬长避短,互利共赢。
03-16-2015
张文木:实施“一带一路”对我国政治安全意义重大
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首先要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
03-13-2015
卢山冰:以国际视野建丝路智库
作为西北地区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其在“丝绸之路”人文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丝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培养优秀人才,全力构建丝绸之路上的研究智库。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教育研究有哪些特色?取得了哪些成果?日前,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接受了本报采访。
02-28-2015
郑永年:如何让丝绸之路不只是纸上谈兵
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既是全球性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也继续恶化着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到今天并没有恢复过来,很多经济体仍然处于低迷停滞的状态。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中速发展阶段,
01-29-2015
汤敏:“一带一路”战略呼唤“大国心态”
国际分工重组、全球性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构都在呼唤中国有重大的新举措;同时,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也在呼唤新的开放战略。基础建设投资配以工业产业投资,中国将使“一带一路”国家真正受益。但是,中国企业也需要对即将面临的金融风险、保护主义风险、社会风险等挑战做好心理准备。
01-19-2015
张蕴岭:和平崛起是“一带一路”的根本目标
中国追求的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而不是借此机会开启一个中国参与、甚至主导国际规则的新时代。同时,“一带一路”面临五大挑战:国际疑虑、国际争端、投资风险、心态上急于求成、如何落实“共建”。
01-19-201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末页 共6页 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