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涵、梅超: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印度尼西亚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
一、印度尼西亚国内政治概况
印度尼西亚战略位置显著,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印尼目前人口已经超过2.48亿(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同时,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还是东盟创始成员国和G20成员国。
印尼自1945年独立后,1950年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人民协商会议(简称人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修改和制定宪法,委任总统、副总统,组建人协机构等权力,但是根据印尼现行宪法的规定,实际上人协的集权程度已经大大受到削弱,只是具有国家机关地位的人民协商机构。印尼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和副总统最多任期为两届,每届五年。现任总统是佐科?维多多,副总统是布迪约诺(根据2014年7月的大选结果)。同时,印尼也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国会(全称是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拥有立法、预算、监督三大职能;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国会还拥有质询权、调查权和表达意见的权力;可以依法对总统、副总统进行弹劾等。如果总统违反宪法,国会有权追究总统责任。但国会无权解除总统职务,总统也不能宣布解散国会,相互制衡。根据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国会设有议员500名,任期为5年。其中经选举产生462名,另38名是由武装部队司令推荐的军警代表产生,总统任命。另外,印尼实行司法独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独立于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和最高检察长均由国会提名,总统任命。
印尼实行多党制。目前,在印尼的政党政治中,党派数目繁多,政治利益复杂,选举往往也是妥协的结果,常常是多党联合执政。民主党和斗争民主党是印尼政坛最大的政党。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的信息显示,民主党成立于
二、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外交关系
祁广谋、
中国与印尼复交后,双边关系发展总体健康稳定,两国领导人保持互访和接触,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印尼在这场危机中冲击尤其严重。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印尼少数政客煽动起新一轮反华浪潮,一度影响到中印尼关系。但是此事平息过后,印尼当局便逐步采取措施,取消歧视华人和其他族群的政策,目前印尼华人处境已大大改善。
三、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关系
1、中印尼双边贸易额
自1990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和中印尼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中印尼经贸合作取得了全面发展,双边贸易投资额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印度尼西亚Badan Pusat Statistic( BPS)2013年的数据显示自2001至2008年,中印尼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20%,双方领导人定下2010年贸易额突破3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而2008年两国贸易额就已经达到315.20亿美元,提前2年实现。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双边贸易额有所下滑。但是排除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后,回升迅速。武政文在《深化战略合作期的中国与印尼经贸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361.16亿美元、491.53亿美元和510.45亿美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2 年底,印尼对华的贸易额已大大超过其对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印尼主要贸易伙伴。另外,从贸易结构上来看,印尼对我国出口多为初级产品,涉及能源、钢铁等。而我国对印尼出口的多为经过加工的中高端产品。双方各取所需,互补性强。可以预想,未来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印尼双边贸易额还将继续攀升,双边合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2、印尼的贸易投资环境
印尼目前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该地区第一大经济体,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印尼仍然保持了增长,这是除了中、印外的为数不多国家之一。未来印尼经济发展势头仍然不可小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印尼的贸易投资环境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廉价;海岸线漫长、控制众多海上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金融市场稳定;自然资源丰富等。特别是印尼新任总统佐科?维多多上任以来,继承了上一届的政策,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消除贫困,加大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机会,未来投资环境还将进一步改善。目前在印尼参与投资的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投资领域涉及农业、渔业、林业等第一产业,机械、交通、矿产、能源等第二产业,以及金融、通讯等第三产业,范围甚广。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印尼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包括泗马大桥、风港电站和加蒂格迪大坝等多个项目,给当地生活带来便利,深受群众喜爱。能源领域更是近年来中印尼贸易合作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对外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我国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印尼因其拥有众多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铁、锡、铜、铝等),不失为中国能源来源地的重要选择之一。未来中印尼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还将进一步加强,造福两国人民。
四、中国与在印度尼西亚地区投资政治风险
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印尼内政的多重作用,出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也是较高的。印度尼西亚的目前的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印尼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引发的排华事件。在目前较为关注的南海岛礁问题中,印尼虽然与我国不存在岛礁主权的矛盾,然而在海洋划界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分歧。随着我国在南海施工的进度升级,后续在南海可能与印尼之间也会有利益交织点,目前印尼仍然坚持将我国所属的南海西南海域的一部分华为其“纳土纳海”范畴,所以也要担忧由于中国与印尼发生利益冲突时,而引发的排华事件。上世纪1965年-1967年,1974年,1978年1980年以及1980年代都曾出现过排华事件,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排华事件,发生在1998年,造成了上千名华人丧生,现在许多华人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因此笔者将排华列为印度尼西亚政治风险的第一位。
2、印尼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众所周知,腐败是对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威胁,也是对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印尼目前国内的传统家族势力把控了既得利益,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没有动力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去改变这一状况,因此,一般意义上来说,那些尝试去改善政治透明度的尝试都很难奏效。
此外,由于印尼的法律体系目前还不完善,所以政策管理环境并不透明。税收和劳务政策是否能够稳定、目前已有的印尼法律能否有效执行以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存在腐败问题,都将是摆在中资企业面前的一大问题。
3、要警惕滋生的恐怖主义威胁。进入21世纪以来,印尼接连遭到恐怖袭击。2002年10月巴厘岛发生恐怖爆炸; 2003年8月雅加达万豪酒店发生恐怖爆炸,
2004年9月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门前发生恐怖爆炸。2009年7月在雅加达发生恐怖袭击,这一次的恐怖袭击敲响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的警钟。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存在一些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分子,虽然人数不多,但组织较为严密,破坏力也比较强。目前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国”外来战斗人员的最大来源,根据中国新闻网的信息显示已有500多名印尼人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战区,加入伊国阵线。今年一月,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对本国公民前往印尼发布安全预警,提醒人们在前往印尼时必须提高警觉。
除了要居安思危,随时保持警惕性之外,中国企业在印尼开展贸易投资活动,一方面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习俗,逐步适应印尼法律体系的复杂性,如有必要也需要雇请当地律师;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者在印尼开展贸易投资活动还需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民众的交流,避免重蹈只与政府机关搞好关系的做好,合作共赢,为企业在印尼发展获得更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
国观智库驻会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黄日涵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梅超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