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蓝建学:中国与斯里兰卡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合作将更扎实
03-23-2015 |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 蓝建学


2015年初斯里兰卡大选后政权更迭,中国在斯大型港口工程建设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影响。这一预示中国“一带一路”实施过程注定不平坦。但祸兮福之所倚,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风波和变数将使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更加成熟稳当。

 

 “斯里兰卡风波”可归纳为,在一国内部政权更迭和外部大国破坏双重作用下,中国在该国的大型投资项目受到牵连。在中斯双方共同努力下,斯新政府在继续落实中国项目投资问题上的表态有所好转。

 

从长远看,中斯合作不会因噎废食。理由是:

 

第一,中斯在半个多世纪一直保持高水平的战略合作,中斯战略伙伴关系符合斯根本国家利益。不论斯何政党上台,中斯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不会变化。中国投资和援建基础设施,有利于斯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 观察斯里兰卡风波需要注意其背后复杂的国际因素。换言之,斯方趋于某种外部压力,不得不在对华关系上做些违心的政策微调。中方应该体谅和理性看待中斯关系中的涟漪,给它一些政策调整的空间。应该换个角度看,或许经过一些反复后,中斯合作将更加成熟和稳定。无论何时,斯都会奉行平衡的外交政策,尤其会珍视其难得的国家主权独立地位和广受国际称赞的战后重建进程。

 

第三,从辩证法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初期遭遇一些风波,未必是坏事,也是中国落实国家战略过程中必须交付的一些学费。“斯里兰卡风波”有利于警醒中国,促使中国充分预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未雨绸缪,规避风险,稳步推进。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谋求的是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共同发展,拒绝过时的冷战思维和势力范围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从互联互通做起,倡导成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南南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与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中国的发展际遇。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构想将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倾听各利益攸关方的合理关切,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  蓝建学

来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