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上发布的研究报告核心要旨
03-20-2015 | 作者:


 

摘要:2014 6 27-28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 国智库论坛”,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12 个国家的智库代表出席。借此次论坛,主办方发布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研究报告,旨在增进民心相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亚欧及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4 6 27-28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 国智库论坛”,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12 个国家的智库代表出席。借此次论坛,主办方发布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研究报告,旨在增进民心相通,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亚欧及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报告核心要旨如下:

 

      *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也是国家变迁与民族更迭最频繁的区域。近20 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 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战略的新重心。

 

      *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类似挑拨式、误读式的国际舆论与氛围正在阻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在影响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互信。但推进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较好的国际基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与反对,中国也正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需要警惕的是,地方政府竞相主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应的区域战略,虽然构成了充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内基础,却呈现了争抢项目的不良趋势,一旦形成无序的内部竞争,肯定不能实现地方政府想借力中央政府的国际战略,以及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愿望。从这个角度讲,各省市区需要与中国中央政府的战略步骤保持一致。

 

      *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当是一项长期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 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 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 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从2016 年到2021 年为战略规划期;从2021 年到2049 年为战略施行期。

 

      *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需要覆盖各参与方从政府到民间的各个层面,由于具体事务与操作进程复杂多变,因此,当务之急是先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与讨论平台。在国际层面上,可以考虑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协调委员会”;各国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部门建制上设立联系协调机制;民间交往应以使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为目的,建议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智库年会机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