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龚婷:“一带一路”:国际舆情反应及公共外交重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构想在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应积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域外大国政界、学界、商界对倡议的舆情反映,有针对性地摸索对外宣介重点。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尚在起步阶段,国际舆论的反应也处于初步阶段,客观上也为中方提供了对外增信释疑、扩大与相关方良性互动的契机。
03-19-2015
强晓云:人文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俄罗斯中亚为案例的研究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是中国继续发展所需的动力,也是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构想。作为沿线国家的俄罗斯中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反应具有理解支持与疑虑担忧共存的特点。他们肯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意义,但也对建设目标、实施方式以及实现后果等提出了疑虑。
03-17-2015
何亚非:宗教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
中国公共外交要以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能量强大的宗教为资源,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公共外交更加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03-16-2015
王义桅: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
回顾世界大国崛起历程,都曾遇到三大难题: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多重身份——东方文明大国、新兴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成为自己,就是要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变成意识自觉与行动自觉;表达自己,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价值,这正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主题。这里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
03-16-2015
王义桅:英国手里有一把通向世界的钥匙
得欧洲者得天下,得英国者得霸权。这是往日美国的成长心得。二战末期,西方为规划战后国际秩序而激烈博弈,英国推出的凯恩斯计划被怀特计划否决,英镑国际金融体系被美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英国人一直耿耿于怀。如今,英国迎来报一箭之仇的机会。
03-16-2015
荣婷婷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五点思考
纵观全球,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是推动科研智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智库数量庞大,种类多样,研究范围广泛,从传统的内政、外交、军事扩展到全面参与服务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12-15-2014
赵昌会:中国智库的使命和挑战
在世界权力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过去人们深信不疑的指导原则、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长久以往的生活法则,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重大动因是2008年9月以来的美欧金融危机对西方世界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客观上带来一种冲击,使得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然的条条框框明显坚持不下去了。
12-09-2014
李国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在哪里新在何处”
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公共决策更加需要和依赖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其“特色”比较于西方智库,“新型”区别于我国智库现有之不足。
12-08-2014
王义桅:丝绸之路公共外交的使命
建设“一带一路”必须实现“五通”,其中“人心相通”正是丝路公共外交的主要使命。丝路公共外交有三大对象:针对丝绸之路本身的公共外交、针对域外国家的公共外交以及针对域内国家的公共外交。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阐明丝路精神,是丝路公共外交的三大内涵。
12-05-2014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共2页 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