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俄共当前处境与可能选择——答《国外理论动态》记者问
03-13-2012 | 作者: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俞 邃

原编者按:19932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重建以来,至今已整整10年。俄共作为一个公开宣布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的政党,目前在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对俄共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苏联—俄罗斯问题和世界战略形势的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俞邃教授。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俞邃同志,您是长期从事苏联—俄罗斯问题研究的资深专家,曾经发表不少论述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专著。今年年底,俄罗斯即将举行国家杜马选举,该国各政党现都在准备开展竞选活动。是否可以请您谈谈俄共当前的处境?

  俞邃:俄共当前的处境,是它摆脱当局禁锢并于19932月恢复活动以来,最为复杂、非常艰难的时期。俄共的现实处境、可能选择和发展前景,值得关注,需要研究。对俄共当前的处境,我有以下几点基本看法。1.苏联解体后俄共显示了自己的生命力。10多年来,在原苏联东欧地区,俄共是一个始终保持共产党名称,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人数最多(50多万),纲领最完备,组织机构最健全(在全俄约有2万多个基层组织)的一个党;是从非法到合法,恢复元气较快,取得成就最为显著(在1993年、1995年和1999年国家杜马选举中后两次都占据第一大党的地位;在全俄89个联邦主体中,三分之一的行政长官由俄共党员或俄共同情者担任)的一个党;是处在俄罗斯这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因而特别引人关注、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一个党。俄共主席久加诺夫19966月和20003月两次参加总统选举,虽然败北,却取得不菲的成绩。这一切说明,俄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广泛的政治影响。俄共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党,当然也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党。2.俄共仍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的政党。衡量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它的口号,更要看它的行动。俄共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口号与行动保持一致。俄共的口号是“俄罗斯、劳动、人民政权、社会主义”,要求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提出以马列学说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和“作为人类历史未来的共产主义”为目标,强调“完全的社会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根据劳动的数量、质量和结果分配生活财富的无阶级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前提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作为“真正劳动人民的党”,俄共的象征是锤子、镰刀和书本。面对俄罗斯国情的不断变化,考虑到苏共和国际共运的历史教训,俄共在市场经济、议会多党制等问题上改变了传统看法,并在实践中调整了自己的一些具体政策,这应该说是与时俱进的某种表征。俄罗斯内外都有人明里暗里指责俄共“社会民主党化”,那是不公允的。3.俄共最近一年多来经受多次沉重打击。这是俄罗斯国内形势发展和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的客观现象。突出的表现,一是200243俄共党员在国家杜马各委员会中担任的主要领导职务被剥夺;二是谢列兹尼奥夫等人拒绝俄共中央决定仍留任杜马中的职务,谢氏于713宣布即将成立俄罗斯社会党,结果于97将其领导的“俄罗斯”运动正式更名为“俄罗斯复兴党”,并于当天在莫斯科举行成立大会,从而导致俄共组织上的新分裂。此外,该年3月俄共对政府提出不信任议案,在杜马表决中远未超过半数而处境被动。俄共受挫除自身战略和策略运用方面存在教训外,主要一个原因是当局的蓄意打压。20017月正式颁布《政党法》,随后很快形成以俄共、“团结”和右翼力量联盟为代表三股政治力量;121,“团结”党与“祖国—全俄罗斯”实现联合,组成“统一俄罗斯”党,成为俄国家杜马中最大的政党;后来又出现了上述“杜马政变”事件。俄罗斯政党格局的改变,使得俄共从原先的相对优势地位转为相对弱势地位。

  记者:俄共与普京总统的关系如何?

  俞邃: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俄共与普京总统的关系具有特殊意义。普京主政以来,在强化中央政权等方面曾与俄共合作,关系一度比较融洽。当普京对经济改革的方案几经犹豫、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倾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时,俄共与之分歧加深,普京转而对俄共更多采取硬的一手。普京与俄共的合作显然是有条件的,就是要看俄共所做的一切能否符合他的治国方略。事实表明,普京在实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党体制变革过程中,运用两手办法,竭力将俄共纳入他所期望的轨道。普京希望俄共成为怎样的政党,俄共领导人是心中有数的。2002718普京公开建议俄共更名为“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用意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俄共。普京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得非常明白,记者问普京:以今天的共产党的状况,您认为它在俄罗斯会有前途吗?普京回答说:“如果他们能够立足于当代的价值观,不再对那些已经失去原有效力的东西念念不忘,那么,这一政党无疑是有前途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能及时意识到时代已经变化,对政治组织的要求也变了,它就将面临一段艰难时期。”从字面上乃至道理上,普京的话几乎无懈可击。俄共也只能从政治原则上拒绝了普京的易名建议。2.俄共承认缺乏应对普京的准备。早在2001年初,俄共领导人就客观地表示过,俄共与普京的关系是斗争、合作、利用的关系。普京明确地承认俄共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又抱着改造俄共的愿望。俄共对普京也寄予一定的期望,并通过议会力量加大对普京的影响,使得他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爱国派。同时,俄共也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被当局分化、同化而最终丧失自己独立的立场。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库普佐夫曾公开对《独立报》记者说,俄共对叶利钦制定了一套明确的行动准则,“但对如何认识普京这个人,实际上是没有准备的”。还说,“普京把我们的行动准则拿过去作为自己的基础,如爱国主义、强调精神、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他指出,俄共七大以来的这段时间,“对当局的面孔看得更清楚,对事件的发展可以作出更明确的预测”;“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对俄罗斯来说,艰难、沉重、严重的时期开始了”。库普佐夫还在2001414俄共中央全会上严厉批评普京的改革战略方针,说在得到第二个《国情咨文》文件后“我们才明白,资本的政权正在得到加强”,其实就是要“从生活中把最后一些社会主义因素排挤掉”。姑且不论这种评价是否完全确当,但至少可以说明,俄共自认为对普京存在过幻想,颇有“上当受骗”之感,这是俄共本身的认识、判断乃至决策中存在的问题。3.普京对俄共的政策体现了中间路线的特点。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的三大力量,亦即人们常说的以俄共、“统一俄罗斯”党和右翼力量联盟为代表的左、中、右三股势力。我认为,对传统观念中的所谓左、中、右,需要根据新情况加以评价和分析。在当今俄罗斯,极左(主张恢复苏联模式)和极右(主张照搬西方模式)都已站不住脚。如今主导俄罗斯社会的政治势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左、中、右,其实是以共同承认市场经济与议会民主多党制为结合点的中左、中中、中右三大势力。普京则是中间势力和中间路线的代表。普京在强化中央政权问题上与俄共合作,而在土地法、农业用地买卖法以及侧重选择自由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又与俄共合不拢。普京时而接近中左,时而靠拢中右,其出发点是要贯彻实施他既定的改革方针,把俄罗斯流行的三种主要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者务实地加以结合并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予以采用。他对俄共,既重视又疑虑,既借助又限制,既安抚又排挤。为削弱不好支使的俄共,普京把更大希望寄托在谢列兹尼奥夫组建的新党身上。这也符合普京谋求建立两党或三党制的真正意图。

  记者:俄共在国内的社会基础如何?

  俞邃:俄共仍有较强的社会基础。一般认为,俄共拥有3000万左右的选民。据俄罗斯社会学家预测,在2003年的选举中可能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选民把票投给俄共。法新社2002425甚至说,俄共在民意调查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俄共的社会基础,用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的说法,主要是最贫穷的城市居民、乡村居民、退休人员、多数军人、部分大学生。不过,从200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示威的两个阵容来看,支持俄共的社会基础要逊于支持当局的社会基础。今后如何使这种差距缩小而不是扩大,正是俄共面临的首要任务。

  记者:俄共目前遇到哪些困难?

  俞邃:俄共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这是俄共的老问题。在普京政策颇见成效、国家经济政治形势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包括俄共基层党员在内,群众的心态发生了倾向于当局而不利于俄共的较大变化。俄《消息报》200285文章称,俄共在确立有效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口号下,争取的是那些有抗议情绪的选民,而很大一部分选民寄希望于普京总统。俄共本身在政治主张以及斗争策略上缺乏创新也是一个问题,有人甚至说久加诺夫的报告与10年前相比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谢列兹尼奥夫另立新党后,提出要与总统、政府以及各政党和社会组织进行建设性合作,这对俄共内部产生一定吸引力。俄共搞的就土地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征集签名活动,只能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俄共的失误在于忽视议会外的群众斗争。俄《消息报》200285文章称,共产党的政权潜力和院外活动资源在短时间内大大缩水;俄共在遭受沉重打击以后,久加诺夫在党内的地位发生动摇,一些专家已经开始在俄共上层寻找能够组织起新力量的接班人。这些说法不宜全信,也不可无视。总之,给人的印象是,俄共确实处于被削弱之中。

  记者:俄共今后可能作出怎样的选择?其发展前景如何?

  俞邃:俄共自称是当局的反对派。问题是,应该做怎样的反对派和怎样才能使自身的战略和策略适应形势的新发展。如何处理好与普京总统的关系,对俄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俄共针对当局的一些做法是否对头,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看普京的路线政策是否符合俄罗斯国情民心与时代特征。确有“建设性反对派”与“强硬反对派”之分。如果认定普京搞的完全是资本主义那一套,那么,俄共采取反对派立场无疑是正确的;如果普京搞的不能笼统称之为资本主义,况且受到俄罗斯人民群众较普遍的欢迎,那么对于俄共的反对派立场就要作具体分析。举例来说,俄罗斯2001年形势特别是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久加诺夫批评普京“错过了许多机会”也许可以成立,但下结论说这一年是“失败的”则难以得到社会认同。200210月下旬俄当局妥善解决莫斯科人质事件后,久加诺夫在回答记者问时却责怪说,那么多人质死伤是“不能原谅的损失”;他还强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能用武力办法解决车臣问题。”久加诺夫的这种表态,距离现实情况与人民心态甚远。库普佐夫曾宣称俄共“是不可战胜的”,看来要真正达到这一步,前提是审时度势,开拓进取。俄共还面临着如何加强与国内其他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政治组织联合的任务。久加诺夫在俄共三大的政治总结报告中曾经指出:“实行改革是必要的。党在确信俄罗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的同时,绝不希望机械地重走老路。我们号召不是向后回到社会主义,而是向前迈向社会主义。”这意味着:俄共的使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团结全社会,充当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符合人民心愿和适应时代进步潮流的社会发展道路,也就是具有俄罗斯特点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