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俄罗斯大选没有悬念,普京顺利当选。但这毕竟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对“改朝换代”的俄罗斯,人们当然想知道的更多……俞邃教授原本就是大忙人,现在更不得闲。座谈、报告的邀请纷至沓来,更不用说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和“中国新闻”栏目亮相了。好不容易拨通电话,俞教授正为分身乏术而烦恼。索性因利就便进行电话采访。
问:俄罗斯第三任总统选举落幕,请问,您对普京当选总统有何评价?
答:普京当选总统,是俄罗斯人民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选择。这既是俄国内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个焦点。俄罗斯自从完全独立以来,经历了8年多的复杂而艰难的改革进程。俄人民强烈期盼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国家强盛、国际地位提高这样一种局面早日到来,所以把自己的殷切希望寄托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清代诗人赵翼曾写过这样的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次俄总统大选就是这样,不仅换人,而且换代,意味着以跨世纪为标志,俄将进入一个由乱而治、逐渐走向复兴的新的转折时期。
问:在您看来,普京获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普京在第一轮投票中便当选总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于他拥有其他总统候选人不可企及的优势:第一,他拥有强大的政权支柱。叶利钦辞职的明智决断,给一直默默无闻的普京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使得广大国民有可能加深对他的了解,并迅速得到了“团结”联盟这样的正在向政党转变的社会组织及其盟友的支持。第二,以年轻有为的新形象出现,办了不少实事。普京沉着、果断、干练、务实的风格,在处理国内外突发事件中驾驭全局的能力,博得了各界人士的好感和信赖,被认为是众望所归的新型领导人形象。普京善于体察国情和民意,在代总统短短两个多月内,调整了总统办公厅和政府班子,使之精干而得心应手;毫不迟疑地解决车臣问题,维护联邦的统一;主张各派政治力量协商共事,乃至在国家杜马机构组成中与俄共联手;注重抓经济,突出科技的作用,数度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解决拖欠工资这一大难题,并宣布从
总之,时势造就英雄,江山代有人才出,在俄罗斯进入整顿和逐渐振兴的新时期,普京应运而生。
问:普京总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组建新政府,您对于联合政府一说有什么看法?
答:组建政府是议会和总统大选的又一次权力分配较量。所谓联合政府,说穿了,关键是俄共能否参政的问题。普京总统决定将组建新政府的任务推迟到5月上旬他宣誓就任总统之后完成。这显然与目前在组阁方面的歧见有关,也表明了普京总统对问题善作“冷处理”。俄各主要政治组织对组阁态度的差异,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利益矛盾,应该说还有寡头政治家插手的背景。在
问:您认为普京总统今后的内外政策走势会是怎样的?
答:普京总统内外政策的思路,通过他的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对选民的讲话以及答记者问等言论,作了原则性的表述。其中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将国家、民族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明确地指出,内部的目标高于外部的目标,要建立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模式。国内,强化政权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统一人民意志,团结社会力量,协调党派关系,调动科技潜力,健全市场并加以宏观调控,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在保持政局稳定的条件下尽快将经济搞上去。最重大的任务是向贫穷宣战,向腐败宣战,向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宣战。看来阻力将是很大的。对外,更新安全战略和军事学说,调整外交政策,提高核遏制潜力,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增强大国地位,反对单极世界、推进多极化以建立多极世界。而要实现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如果展开一点来谈,那么普京总统的建国方略大致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弘扬俄罗斯思想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提出要从经济和道德两方面振兴俄罗斯,他说,对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公民不能没有尊严感,整个国家不能没有民族自豪感,这是看待俄对内对外政策的基础。第二,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认为俄复兴的关键就在于国家政治领域,所以不赞成马上修改宪法,说这“不是刻不容缓和首要的任务”。第三,创造有效的经济即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他说,没有国家调节,就不会有国家的强大;但调节不是给市场的脖子上套索,而是对市场的支持,是为各经营主体创造平等的条件。第四,制订长期发展战略,以便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消除持续已久的危机,为经济和社会快速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强调“俄罗斯已经没有时间晃来晃去了”,“再不能容忍”国家富裕但居民贫穷的局面继续下去了。第五,认为“团结俄罗斯社会”具有特殊意义,说“现在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能否认清危险程度,能否团结起来,能否承担起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他高度评价本届国家杜马,说“大概,改革的这些年来,第一次为执行权力机构和立法权力机构的合作提供了这样好的政治条件。”
总之,贯穿普京方针政策的精髓可以说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以强有力政权为依托,以团结全社会为手段,以历史教训为借镜,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道路为方向,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条件,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不难看出,普京汲取了包括俄共在内的其他政治组织的他认为合理的一些主张。
问:您觉得同叶利钦当政时期相比,普京总统的政策举措将有哪些特点?
答:这还需要时间来加以观察和研究。初步看来,普京总统的内外政策将是在对以往政策的继承、修改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从总的方面说,普京将继承叶利钦开创的“民主与改革事业”及其相应的经济政治体制与外交构想框架,包括叶后期经过修改的一些具体政策。但是,为了克服多年积累的难题以摆脱困境,光靠继承当然不行,调整政策势所必然,而且还不是一般性的调整。这并不是对叶利钦本人是否忠诚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普京说,我们的国家真是怪事多多,不仅仅是政治状况,而且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都层出不穷。对此,普京提出的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批评正是为了调整和纠正。举例来说:
第一,关于政权机制。普京担任代总统刚一个月时,便指出国家政权机制现已严重荒废,作风涣散,缺乏纪律性,说既然这样,改革进行得如此艰难还有什么可奇怪的。他还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认为有效运转率极低,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失去完成所开创的事业的国家意志和坚定信念,当官的已忘记什么是公职纪律,他甚至责问要这样的政权还有什么用呢?他还严厉批评多年来关于同犯罪现象作斗争仅仅是空谈。
第二,关于车臣问题。普京多次表示,车臣人民深受极端主义势力及俄罗斯最近几年所推行的政策之害,明确指出1996年从车臣撤军是错误的。
第三,关于政党关系。普京认为,新世纪的一个基本特征不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只要人民还贫穷,无论以何种党派原则的纯洁性——右翼或左翼——为借口,都是无法开脱的。他说,无论是左派掌权,还是右派掌权,谁也不能有任何特权。普京重视各党派的作用,最近他责成国防部就批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继续做第三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工作,同各党派进一步磋商。对于俄共,普京在呼吁建立有效的多党制时,指出俄共是俄目前惟一的一个“形成了体系的党”。他还肯定“久加诺夫——也就是整个俄共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支持基础”。普京的办公厅主任顾问亚库什金2月初在法国公开宣称,过去叶利钦同杜马总是有打不完的仗,从一场政变到另一场政变,国家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说普京就不会遇到那么多困难。
第四,关于经济失误。普京在这方面的批评最多也最为严厉。例如指出,这些年俄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精疲力竭,为照搬“外国课本上抽象模式和公式”付出太大代价,而“机械照抄别国的经验是没有用的”。他强调俄不能成为西方式的国家,不能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他还具体指出俄这些年改革积累的“大量棘手问题”:一是摸索乱碰,没有明确的全国性目标;二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没有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三是缺乏适合俄条件的最合理的改革战略。
第五,关于国情的判断。普京坦诚地承认,俄不属于代表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他忧心忡忡地指出,俄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俄社会简直要崩溃,从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和精神上崩溃。
第六,关于对外关系。普京本着“内部的目标高于外部的目标”的原则指出,如果某些国际方案对我们的公民没有好处,那么无论听起来多么响亮,多么动听,我们都不应该参与。这里不排除含有对跻身“八国集团”的评价。他强调说,切实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普京的政策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其实,这三个“主义”正是俄国内当前的三种主要思潮。我想,注重从本国国情出发的普京,其内外政策的“实用性”、“务实性”特征,还是用“现实主义”来概括可能更为恰当。
问:您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有何估计?
答:这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想,鉴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积累了种种棘手难题,要走向复兴,尚需时日,难以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潜力雄厚,人口素质甚高的大国,能较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好的。普京总统发表的政见和政策思路表明,他是在注意汲取俄罗斯8年多来的教训,考虑本国的国情和民心,把握时代特征并适当地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想,坚持这样做的结果,一定会逐步走出困境,找到一条体现俄罗斯特点的成功之路,从而有可能加快复兴的进程。
问:您能否展望一下普京担任总统之后的中俄关系?
答:中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领导人长期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可贵成果,是两国双边关系长远的最佳选择,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这是一种建立在和平共处诸项原则基础上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良好关系,极具生命力,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普京任代总统期间和当选总统之后,他和江泽民主席都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中不断地充实新内容,并在广泛的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在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加强协作。普京曾经表示,他如当选总统,今年将要访问中国。中国人民欢迎他的来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后中俄关系将会排除一切干扰,创造更加令人鼓舞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