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与外方重要会谈等情况
1.习近平向希腊新任总统塔苏拉斯致贺电。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康斯坦丁诺斯·塔苏拉斯,祝贺他就任希腊共和国总统。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希腊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相知相亲、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双方持续推进比雷埃夫斯港项目, “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合作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展现了两个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和时代担当。
2.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习近平强调,中孟双方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愿同孟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等领域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人民相知相亲。中方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愿同孟方加强多边协调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团结自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国际合作进展情况
1.秘鲁钱凯港与苏州港缔结友好港口。3日,钱凯港与苏州港在中国驻秘鲁大使馆签署友好港口协议书,双方将搭建长期全方位合作关系,共同在航运资源、港口发展、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与优势互补,提升两港辐射带动能力,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钱开港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两港交流互动将为中秘经贸往来搭建友好桥梁。
2.民调显示孟加拉国民众对中国印象持续向好。11日,孟加拉国智库选择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在孟加拉国国家形象》民调报告,报告显示约九成受访者对中国持积极态度。该智库执行主任指出,孟民众对双边关系的看法持续积极,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投资和人文交流方面。
3.北京首趟中亚班列开通。19日,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通,中国铁路北京局为此实施了优先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等举措,为班列开行搭建“快速通道”,北京海关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采取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确保班列顺利开行。中亚班列的开行,为北京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加了新支点。
4.中广核老挝北部清洁能源基地新增风电项目。20日,老挝政府与中广核能源科技(老挝)有限公司在万象签署老挝北部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二期556兆瓦风电项目开发协议。老挝北部互联互通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是中老两国继中老铁路之后,深化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与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相互依存的战略性能源项目。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包括琅南塔省及乌多姆赛省光伏项目和本次签署的风电项目。项目一期、二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达45亿千瓦时。
5.西藏开通拉萨至尼泊尔新航线。31日,载有107名旅客的喜马拉雅航空H9731次航班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博卡拉,标志着中国拉萨至尼泊尔博卡拉国际航线正式开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尼互联互通新成果,拉萨至博卡拉航线的开通,将助力西藏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三、国际相关评价
1.肯尼亚驻华大使: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惠及全球。肯尼亚驻华大使威利·贝特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其积极影响惠及全球,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该倡议不仅促进了肯尼亚的物资运输和经济增长,还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是铁路互联互通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蒙内铁路,更是两国合作的典范。
2.特多投资促进局局长塞古·阿莱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特多带来发展机遇和学习机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下简称特多)是最早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加勒比国家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特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许多学习机会。中特共建的凤凰工业园是首个在加勒比地区落地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特多能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同中国进行更多合作,以此助力特多实现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余清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