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开拓对外交往新领域
09-07-2011 | 作者:姜述贤

                                                     

    今年是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交流协会自成立起,始终遵循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广泛开展民间交往。十年前我担任协会总干事期间,为纪念交流协会成立20周年出了画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题词:“民间外交,大有可为”。名誉会长雷洁琼题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会长李贵鲜题词:“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这些题词是对协会工作的鼓励,也对协会未来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进入21世纪,交流协会在会领导指导下,坚持协会宗旨开拓创新,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的力度,并于20034月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对外交往工作开拓了新领域,取得了新收获。

 

                          关注和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 

    随着国际关系主体日趋多元化,各国和各地区非政府组织异军突起,在国际事务中空前活跃,作用日益增大,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联合国也充分肯定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工作作出的贡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主办或参加了多次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比如,19856月发起召开“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座谈会”、19894月主办“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1995年参加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北京主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19974月主办“第三次亚太和平、裁军与共生会议”、 200011月与法国天主教反对饥饿争取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团结”国际研讨会。此外,还多次参加柯峰“道德重整”国际组织年会77国集团非政府组织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国际研讨会等国际活动。

    交流协会一直关注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活动特别是与联合国系统日益密切的关系,一是加强对中外非政府组织现状和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关系的调研,会刊《国际交流》2001年发表了“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动向”“中国和亚洲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和前景”两篇文章。二是向中外非政府组织了解参与国际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较早获得非政府组织联合国谘商地位,并多次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他们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指导,并建议我们积极参加这方面的活动。20008月,荷兰和韩国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来我会,代表即将在韩国举行的亚欧首脑会议“人民论坛”的国际筹委会,邀请我们派代表与会。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准备,当年未能应邀出席。但我们了解了有关论坛的许多情况,对我们此后参与论坛的活动很有帮助。

 

                       在联合国领域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中发挥作用                  

    联合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最广泛代表性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为了适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全球性事务,联合国越来越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的活动逐步机制化。创立联合国的旧金山制宪会议就吸收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参加。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第71条规定,授权经社理事会采取适当方法,与各种非政府组织会商有关理事会职权范围的事件。1946年经社理事会设立了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审查非政府组织要求协商地位的申请,并向理事会提出建议”。1948年,享有谘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创立了非政府组织大会,以协调与联合国有关的活动。19685月,经社理事会通过决议,根据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性质和范围,将协商关系分为三类:第一类就经社理事会议事议程几乎所有问题开展工作的大型非政府组织给予“全面谘商地位”。第二类对个别领域拥有特别能力的非政府组织,给予“特别谘商地位”。第三类有时可对理事会工作作出贡献的非政府组织给予“列入名册地位”。在联合国公共信息部注册的非政府组织组成了公共信息部非政府组织执行委员会。

    20世纪70年代后,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内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加大,参加联合国各种会议机制化:1、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与联合国会议平行召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非政府组织第一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了同样议题的国际论坛,此后成为惯例。2、部分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联合国各种正式会议。3、非政府组织代表参与联合国重要议题文件的准备工作。上世纪90年代后,联合国的许多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都特别强调联合国及其机构同非政府组织进行联系和开展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联合国要促进同全球公民社会的联系,并同公民社会结成真正的工作伙伴关系。这表明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不仅是“咨询”关系,而且被提升为“伙伴”关系。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来自170多个国家大约2000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3万多人同时举行全球论坛。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与了首脑会议的准备工作,会议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都吸收了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与起草。非政府组织还在裁军问题上发挥过重要作用。1997年,1000多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国际禁止地雷运动”,成功促使122个国家签署了禁止使用对人地雷的国际公约。据初步统计,全球有3万多个政治性的非政府组织,其中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谘商地位的由1948年的39个,增加到2001年的2491个。我国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领域非政府组织活动,做了不少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于1995年在北京主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取得了很大成功,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截至2002年我国大陆有8个民间组织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谘商地位。

    鉴于上述情况,交流协会于2002年提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谘商地位的申请,20034月获得批准。这有利于交流协会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特别是联合国领域的活动。

 

                         为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2002年我会加大了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的力度,多次参加非政府组织论坛:(一)1月派代表出席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社会论坛”。这是世界反全球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这次论坛的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1000多人,代表4900多个非政府组织。论坛主题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呼吁“建设一个新世界”。会议认为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论坛并不笼统地反对全球化,而是反对现存的、不合理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全球化。论坛表示要以理性的、和平的方式进行斗争,争取实现一个人道、合理、公平、互助的全球化。会议为此设立“财富的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通向财富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市民社会和公共空间”、“新社会的政治权力和道德规范”四个讨论专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导致拉大世界贫富差距,特别是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论坛是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更多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产生重要影响。论坛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我会出席论坛代表建议继续派人参会,得到会领导同意。(二)出席2002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此前派团参加3月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南方国家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大会”和6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第四次筹备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 ”。这两次会议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首脑会议做准备而召开的 。出席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有1500多个非政府组织近2万名代表。首脑会议要全面审议1992年通过的“里约与环境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执行情况,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新的文件,以推动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非政府组织论坛反映民间呼声,敦促首脑会议取得成果。我国有包括交流协会在内的40多个民间组织15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我会理事罗毅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发言,介绍中国扶贫开发和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张坤民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分别提交题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女企业家》的书面发言。(三)出席20029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非政府组织人民论坛。我会理事沈蓓莉在题为“亚欧合作、互利共赢”的发言中肯定亚欧首脑会议自1996年以来在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交流等领域呈现出的积极发展势头。亚欧首脑会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跨洲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非政府组织人民论坛在反映广大人民意愿和推动落实首脑会议成果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亚欧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彼此合作存在广阔的空间,她呼吁亚欧双方抓住历史机遇使合作更富成效。为此提出三点建议:(1)亚欧合作首先要加强经贸方面的合作;(2)应把消除贫困放在重要地位;(3)加强亚欧人民之间的交流。

    上述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反映出,国际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和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呼声甚高。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对世界的未来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财力雄厚,往往在国际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常被利用为贯彻其政府政策服务。国际反华、反共势力重视利用非政府组织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活动。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活动中涉我问题特别是流亡在外的分裂主义分子藉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进行破坏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区别不同情况有准备、有选择地参与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活动,利用这一渠道宣传自己、了解对方,因势利导、施加影响、扩大共识、减少误解,即可为我总体外交赢得更广泛的国际民意支持。

    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不仅有全球性的,而且还有分区域性的活动,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每个组织参与这些活动,无论在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有困难。另外,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处要求各地区及各国建立非政府组织网络,非洲已初步建立,希望在亚洲着手此项工作。因此,我会和中国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共同提出建议成立协调我国民间组织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的组织。这一建议得到其他组织的支持。20051026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我会参与非政府组织国际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